耳朵不僅是聽覺器官,更是平衡感官的關鍵部分。然而,現(xiàn)代生活中耳部健康常常被忽視,從而導致聽力損失等問題。
在第26個全國愛耳日來臨前夕,我們專門采訪了海南省腫瘤醫(yī)院頭頸外科一病區(qū)副主任鄧曉聰,來聽聽專家解讀“關愛耳健康”的那些事。
今年全國愛耳日的活動主題是“健康聆聽,無礙溝通”。
預防耳健康問題 從日常生活做起
預防耳部問題的關鍵在于養(yǎng)成良好的生活習慣。
鄧曉聰指出,耳朵健康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,常見的耳部問題其實不少。比如外耳道炎,很多人喜歡頻繁掏耳朵,破壞了外耳道的皮膚屏障,就容易引發(fā)炎癥。還有中耳炎,感冒后擤鼻涕方式不對,細菌可能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,引發(fā)炎癥。另外,耳鳴和聽力下降也很常見,這可能是由內耳疾病、噪音污染、年齡增長等多種因素引起的。
問:針對這些常見問題,該如何預防呢?
鄧曉聰介紹,預防外耳道炎,要改掉頻繁掏耳朵的習慣,耳朵有自潔功能,一般不需要特意清理。如果耳垢過多影響聽力,可去醫(yī)院讓專業(yè)醫(yī)生處理。預防中耳炎,感冒時要注意正確擤鼻涕,不要同時捏住兩側鼻孔用力擤,應先擤一側,再擤另一側。平時還要注意耳部衛(wèi)生,避免污水進入耳朵。對于耳鳴和聽力下降,要盡量減少接觸噪音環(huán)境,比如長時間戴耳機聽高分貝音樂。
如何盡早識別聽力受損?
除突發(fā)性耳聾等急性癥狀外,通常情況下,聽力損傷有一個漸進過程。如果能及早識別聽力損傷,并進行科學對應防患,就能較好保護聽力健康。
問:如何盡早識別聽力受損?
聽力損失的早期信號還是比較明顯的。
01 聽力敏感度下降,經常覺得別人說話聲音小,需要對方重復或提高音量。
02 出現(xiàn)耳鳴,持續(xù)的耳鳴可能是聽力損失的前兆。
03 社交障礙,在嘈雜環(huán)境中難以分辨言語,社交活動中感到疲勞或沮喪。
04 家庭成員或朋友的提醒,他人發(fā)現(xiàn)你經常聽不到或誤解他們講話,這也是一個警示信號。這些都可能是聽力下降的早期表現(xiàn)。
問:發(fā)現(xiàn)早期聽力損傷信號后,該如何干預?
聽力損失及早識別并干預至關重要。一旦發(fā)現(xiàn)有聽力損失的跡象,應盡快去醫(yī)院進行聽力檢查。如果是傳導性聽力損失,比如由中耳炎等引起的,通過藥物或手術治療,有可能恢復聽力。如果是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,可根據聽力損失程度,佩戴合適的助聽器。對于重度或極重度聽力損失患者,人工耳蝸植入也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。
如何正確使用耳機保護聽力?
在現(xiàn)代生活中,耳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常用的電子產品,然而,長期不正確使用耳機會對聽力造成嚴重損害。如何正確使用耳機?鄧曉聰為我們提供了幾條寶貴的建議:
01 控制音量。使用耳機時應保持音量在安全范圍內,一般建議不超過最大音量的60%。如果在使用耳機時無法聽到周圍的環(huán)境聲音,說明音量過高。
02 限制使用時間。每天使用耳機的時間不宜過長,建議每次使用不超過60分鐘,中間應適當休息,避免持續(xù)對耳朵造成壓力。
03 選擇合適的耳機類型。相較于入耳式耳機,頭戴式耳機對耳朵的傷害相對較小。此外,選擇降噪耳機可以在較低音量下獲得清晰的聽覺效果。
04 定期清潔耳機。耳機的衛(wèi)生狀況同樣重要,定期清潔耳機可以減少細菌感染的風險,保護耳道健康。
耳朵是我們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,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關注耳健康,養(yǎng)成良好的用耳習慣,保持聽力健康,更好地享受生活。
專家介紹
鄧曉聰
頭頸外科一病區(qū)副主任
副主任醫(yī)師、碩士
醫(yī)療專長
一、內鏡下鼻腔鼻竇、鼻眼相關及鼻顱底手術:鼻中隔偏曲,鼻息肉,鼻竇炎,鼻腔鼻竇良惡性腫瘤,鼻咽癌復發(fā)及鼻顱底壞死等鼻內鏡手術;
二、內鏡下微創(chuàng)低溫等離子鼻咽、口咽及喉咽手術:腺樣體肥大、扁桃體肥大、口咽及喉咽良惡性腫瘤切除;
三、內鏡下外耳道膽脂瘤,慢性中耳炎等耳內鏡手術;
四、甲狀腺腫瘤、腮腺腫瘤,咽喉部腫瘤的開放性手術。
出診時間
周一全天、周二四上午
撰稿 | 梁 山
版式 | 陳 琳